本人简介
孙棣华,男,重庆市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重庆市智能交通(ITS)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交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信息物理社会(CPS)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大学“多目标测控与高精度测控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市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获选“重庆市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重庆大学跨世纪青年骨干教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评审专家,担任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十余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近年来带领团队主持或承担完成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支撑计划、博士点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12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Nonlinear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Physics Letter A、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检索40篇)。
主要从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联系方式:电话:023-65106953 Email:d3sun@163.comdsun@cqu.edu.cn
研究方向
①.智能自动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物联网,智慧城市,数据学与数据分析,智能感知与预测
智能与自适应控制,图像处理,智能检测,远程监控,嵌入式系统,RFID应用
②.智能交通:ITS规划,交通自动检测与识别,自动驾驶,GPS/GIS,智能公交,交通诱导与控制
③.先进制造及物流:计算机集成制造,制造执行系统(MES),物流自动化与供应链管理
学术兼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 理事
职业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89年4月和1997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机械制造专业(计算机集成制造方向),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至1986年分别任重庆试验设备厂和重庆仪器仪表研究所工程师,1989年后在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硕士生导师。2003年至2004年为加拿大Waterloo大学国家留学基金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情况
①.博士研究生: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研究生,讲授课程《信息物理系统》《智能交通》;
博士招生方向: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物理系统;数据分析、预测与协调控制
(欢迎自动化、数学、交通、计算机、通信、管理等专业考生报考)
②.硕士研究生: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硕士研究生,讲授课程《自适应控制》;
硕士招生方向: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图像处理与智能检测、远程监控及物联网;制造及物流自动化
③.本科生:讲授课程《智能交通导论》、《自适应控制导论》、《新生研讨课》,指导毕业设计。
科研项目情况
(一)正在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药品在线交易服务技术与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2012BAH19F001
2)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对策研究”,2012-ZX-22
3)交通运输部物联网重大科技专项,“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技术研究”,2011318221230
4)交通运输部物联网重大科技专项,“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效率评价研究”,201231835040
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T-CPS下基于宏观交通流理论的路段交通拥堵控制研究”,20120191110047
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多交通属性及混沌理论的交通状态预测研究”,20090191110022
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关键基础研究”,CSTC,2012JJB40002
8)重庆市科委工程中心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交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STC,2011pt-gc30005
9)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面向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监测的交通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CSTC,2012gg-yyjsB30001
10)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高速公路运行安全事件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CSTC,2011AB2052
11)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面向电子站牌的公交到达时间预测新技术”,CSTC,2012GG-YYJS00006
(二)完成的主要项目
近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等30多项,主要有:
1)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面向离散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的RFID技术开发与应用”,2006AA04A124
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庆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2002BA404A07
3)国家863计划项目,“重庆智能交通计算机集成管理控制与服务系统”,863-511-910-1031
4)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2001BA205A12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示范工程”,2006BAH02A16
6)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RFID的通用汽油发动机生产监控系统”,2005AA420050-11
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摩托车零部件、五金、灯具产业集聚区域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2006BAF01A41
8)国家863计划项目,“制造系统决策框架模型及决策变量映射技术”,863-511-10-0144
9)国家863计划子项目,“保险车辆电子稽查系统”,863-511-910-1031-A
10)国家发改委信息化试点项目,“重庆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 2009-2012
11)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重庆市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03-7742
12)重庆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重庆主城区交通诱导示范工程”,CSTC,2009AA6039
13)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机动车动态识别与远程监测关键技术”,CSTC,2009AB2229
14)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浮动车的路段交通状态检测分析系统”,CTSC,2005AC6037
15)重庆科技计划攻关项目,“摩托车行业供应链管理ASP平台的研发” CSTC2008AB2044
16)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多功能网络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的研究”,01-7045
17)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知识发现技术的电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研究”,01-6671
18)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智能运输系统(ITS)“十五”及中长期规划研究”,02-7119
1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通信网的实时公交车辆定位技术研究”,04-8599
20)重庆市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基于APC和GPS的公交客流检测、分析及应用研究”
21)重庆市交通科技计划项目,“面向道路运输及安全管理的‘两客一危’客运车辆监控分析”
22)重庆市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公交车GPS数据的道路交通实时路况发布系统”
23)重庆市电力科技计划项目,“变电站设备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
24)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国际科技合作项目,“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Future Assembly Plant”
主要获奖与专利
1)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城市交通计算机集成管理及控制系统”,2002年2月
2)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2002年2月
3)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RFID的离散制造业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12年6月
4)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智能对象的敏捷生产管理技术及应用”,2012年2月
5)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摩托车行业第三方供应链协同商务服务平台”,2011年12月
6)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基于APC和GPS的公交客流检测、分析及应用研究”,2009年12月
7)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交通拥堵判别方法. ZL201010133769.2
8)发明专利授权,城市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获取方法. ZL200910104711.2
9)发明专利授权,基于浮动车数据的矢量交通数字地图校正方法. ZL201010149172.7
10)发明专利授权,改善RFID应用可靠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ZL200910191201.3
11)发明专利授权,行进车队的地图匹配方法. ZL201110047511.5
1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标准,离散制造业生产管理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模型. 2009-2808T-SJ
1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标准,离散制造业生产管理用射频识别读写设备管理接口规范. 2009-2809T-SJ
论文与著作情况
(一)著作
1)《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437千字,书号:ISBN 7-5624-2817-4/TP.415
(二)主要论文
1) Dihua Sun, Hong Luo. An intelligent system for predicting bus arrival time based on GPS dat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TRR),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7, No.2034:62-72 (SCI检索)
2) Dihua Sun, Guanghan Peng. A viscous continuum traffic flow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coupling effect for two-lane freeways. Chinese Physics B. 2009,18(9):3724-3735,(SCI检索)
3) Liping Fu, Dihua Sun. Heuristic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for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State of the art.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2006, 33(11):3324-3343 (SCI检索)
4) Guanghan Peng, Dihua Sun. A new traffic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coupling effect with two lanes. Chinese Physics B. 2009,18(2):468-474(SCI检索)
5) Guanghan Peng, Dihua Sun. Multiple car-following model of traffic flow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hinese Physics B. 2009,18(12):5420-5430 (SCI检索)
6)彭光含,孙棣华等.交通流双车跟驰模型与数值仿真.物理学报. 2008, 57(12):7541-7546 (SCI检索)
7)孙棣华,刘飞等.扩展质量损失函数模型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98, 34(2): (EI检索)
8)孙棣华,刘卫宁等.基于相对熵的决策属性均衡性评价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 21(6):83-95(EI检索)
9) Dihua Sun, Liping Fu. Cellular Phone Based Real-Time Bus Arrival Information System Edited by Kumares C. Sinha et al.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04.5(EI检索)
10) Dihua Sun, Min Zhao. Automatic passenger counting based on multi-objects recognition using dynamic images.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6043 I, MIPPR 2005.10(EI检索)
11) Weining Liu, Dihua Sun. A virtual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 7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2004.10 (EI检索)
12)彭光含,孙棣华等.交通流双车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272-275,292.(EI检索)
13)彭光含,孙棣华等.一个改进的交通流模型与数值计算.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17):4697-4702.(EI检索)
14) Dihua Sun, Min Zhao, Liping Fu. A video-based automatic passenger counting technology for transit routes with high passenger volume. Proceedings of 86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 C, USA 2007.1
15)孙棣华等.基于GPS探测车的道路交通状态估计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24(2):243-248
16)孙棣华等.基于手机定位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方法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6,23(2):144-147
17)刘卫宁,孙棣华等.智能交通虚拟共用信息平台研究.中国公路学报. 2004, 17(4):79-84(EI检索)
18)宋伟,刘卫宁,孙棣华.供应链协同系统的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6,12(2):292-296(EI检索)
19)刘卫宁,黄文雷,孙棣华等.基于射频识别的离散制造业制造执行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13(10):1886-1890(EI检索)
20)孙棣华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单车运输配载研究.计算机仿真.2008,25(3):285-288
21)孙棣华等.一种适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信息采集及监控系统.电子技术应用. 2002, 28(1): 33-36
22)孙棣华等.分形理论在制造决策模型实验数据建模中的应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6):13-27
23)孙棣华等.基于分形理论的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建模.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4):73-78
24)孙棣华等.临界增益与临界振荡周期的一种估计方法.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2):38-42
25)李梅红,孙棣华等.基于GPS浮动车的城市主干道交通服务水平实时评估模型.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6(1):73-78
26)孙棣华等.基于手机定位及聚类分析的实时交通参数估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5(3):18-23
27)张志良,孙棣华等. TDOA定位中到达时间及时间差误差的统计模型.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9(1):85-88
28)孙棣华,杨永臻.无约束优化加速搜索法及其在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4(6):62-68
29)刘飞,孙棣华.制造系统决策框架模型及其功能作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5,1(2):20-23
30)孙棣华,刘飞.制造系统决策模型中的广义环境性及其体系结构框架.中国机械工程.1996,7(2):4-6(EI收录)
31)孙棣华等.地图匹配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41(20):225-228
32)孙棣华等.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车辆定位地图匹配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5):227-230
33)孙棣华等.基于预处理的城市路网拓扑结构构建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44(23):233-235,248
34)孙棣华等.重庆智能交通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应用.1999,(S1):114-116
35)孙棣华,刘飞.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及其决策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4):26-28
36)段红祥,孙棣华等.基于内核启动优化的嵌入式Linux快速启动方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16-18
37)李苗,刘卫宁,孙棣华.一种适于公交乘客计数的自适应背景更新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36):216-218
38)周璞,刘卫宁,孙棣华.基于路网拓扑结构的无方向参数地图匹配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33):188-190
39)陈洋,刘卫宁,孙棣华.基于Struts框架和ActiveX控件的WebGIS实现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224-226,229
40)蔡春丽,孙棣华等.公交客流MDAS的设计与实现.自动化与仪表. 2009,24(1):39-42
41)赖志伟,涂平,孙棣华.基于车公里载客量的公交线路客运量预测研究.交通与计算机,2008,26(4):162-164
42)史喜阳,孙棣华等.基于CEP的RFID数据处理模型研究.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27(4):73-76
43)史文奎,赵敏,孙棣华.基于I2C总线技术的多处理器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26(8):86-89
44)杨琛,孙棣华.ISO/DIS 14817标准草案及其相关问题探讨.交通标准化.2004,(6):25-28